让历史用实物载体充实 让进步用客观反思延续
2014-08-18 09:04:00

 


 
 
 
 
8月12日,中国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馆员原馆长舒乙先生在青岛市文物局局长郑安新的陪同下参观了集团办公楼(海滨旅馆旧址)。舒乙先生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的之子,于1935年8月16日出生在青岛。舒乙先生对青岛有着深厚的情感,在认真参观了青岛印象博物馆之后,对集团公司对青岛城市文化建设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深表赞叹。随即,提笔挥毫写下“让历史用实物载体充实 让进步用客观反思延续”。
 

 
参观期间,舒乙先生还深情回忆了父亲老舍先生在青岛生活的趣事。谈及老舍先生在青岛期间,热情好客的他在夏日经常邀请众多朋友从位于金口二路的家中步行至海滨旅馆前面的汇泉湾戏水度夏,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也不只一次提及青岛的山海景色。在青岛期间,老舍先生完成了第三部短篇小说集《蛤藻集》以及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老舍先生作品《五月的青岛》节选:

五月的岛上,到处花香,一清早便听见卖花声。公园里自然无须说了,小蝴蝶花与桂竹香们都在绿草地上用它们的娇艳结成十字,或绣成几团;那短短的绿树篱上也开着一层白花,似绿枝上挂了一层春雪。就是路上两旁的人家也少不得有些花草;围墙既短,藤萝往往顺着墙把花穗儿悬在院外散出一街的香气:那双樱、丁香,都能在墙外看到,双樱的明艳与丁香的素丽,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

山上有了绿色,嫩绿,所以把松柏比得发黑了一些。谷中不但填满了绿色,而且颇有些野花,有一种似紫荆而色儿略略发蓝的,折来很好插瓶。

青岛的人怎么能忘下海呢。不过,说也奇怪,五月的海就仿佛特别地绿,特别地可爱;也许是因为人们心里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绿叶,再看一看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叫做‘春深似海’。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颜色,联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

人似乎随着花草都复活了,学生们特别忙,换制服、开运动会,到崂山、丹山去旅行,服劳役;本地的学生忙,别处的学生来参观,几个、几十、几百,打着旗子来了,又排着队走开。男的、女的,先生、学生,都累得满头是汗,而仍不住的向大海丢眼。